品牌故事:英特尔

日期:2017-03-10 浏览:1682 来源:品牌联盟网

  英特尔公司为何能在30多年的残酷竞争中迅速成长,它又是通过哪些商业运作成就了自己在半导体世界中的王者地位。《品牌故事》今日讲述半导体产业巨头英特尔的故事。

1.jpg

  英特尔公司成立于1968年,最初是以生产电脑存储器为主,而后由于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冲击,被迫转以芯片生产为主,却最终成为世界上的芯片生产商。

  英特尔的历史上,有三位杰出的领袖,分别是戈登-摩尔、罗伯特·诺伊斯和安迪·格鲁夫,其中摩尔和诺伊斯是英特尔的创始人,刚刚去世的格鲁夫则带领英特尔成功转型,最终成为半导体巨头。

  戈登·摩尔

  1929年1月3日,创始人戈登·摩尔出生在距离旧金山以南的一个邻海小镇,家庭环境并没有给他的成长带来多少熏陶。11岁时,他忽然对化学产生兴趣,立志要当名化学家。这项爱好成全了他日后的远大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中学毕业后,摩尔如愿以偿考入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他向往以久的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加州工学院深造,四年后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2.jpg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

  两年平静的学院研究生活过后。摩尔准备放弃不着边际的基础研究。凑巧的是,晶体管发明人肖克利正在招兵买马,他想在加州建一个半导体公司,正需一个化学家。对摩尔来说,肖克利的名头如雷贯耳,能加入他的实验室简直就是一种荣耀。在那里,他和集成电路的发明者罗伯特·诺伊斯一起工作,却遭遇了梦想的破灭:肖克利是个最糟的老板。

  后来,诺伊斯和摩尔等8人集体辞职创办了半导体工业史上有名的仙童半导体公司。摩尔开始是技术部经理,后执掌研发部,当时刚租赁的房屋还未最后竣工,甚至没有通电。大伙只好像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就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中,摩尔发现了一条著名的定律,这条神奇的定律把科学和经济集合为一体。

  摩尔定律

  1965年的一天,摩尔画了一幅关于芯片更新的科研草图,发现半导体芯片的发展和时间之间,是有规律的几何增长关系。这一发现发表在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是迄今为止半导体历史上意义的论文。

3.jpg

  摩尔指出:微处理器芯片的电路密度,以及它潜在的计算能力,每隔一年翻番。1975年,摩尔做了一些修正,将翻番的时间最重定为18个月,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不是一条简明的自然科学定律,而是一条融自然科学、高技术、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学科为一体的开放性规律。尤其是"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使其成了后来的英特尔公司的发展指针。

  罗伯特·诺伊斯

  接下来说说英特尔的另一位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诺伊斯作为两家硅谷最伟大公司的创始人,得了个外号叫"硅谷市长"。

  1927年12月12日,诺伊斯生于衣阿华州东南的登马克镇。12岁时,他与二哥自造了一架悬挂式滑翔机,这只硕大的风筝差点将兄弟俩的命送掉。后来,多才多艺的诺伊斯在大学里如鱼得水,风头占尽。

4.jpg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罗伯特·诺伊斯

  1956年,在华盛顿的技术报告会上,肖克利被他的报告深深打动,邀请他和英特尔另外一位创始人戈登-摩尔加入自己的公司,两人也是在那里相识相知的。后来,由于肖克利的家长制作风,加上折腾两年没搞出什么名堂,有领导才能的诺伊斯跳槽出来,挑头创立了仙童公司,自己担任总经理。

  1968年8月,不甘寂寞的诺伊斯与负责研发的戈登·摩尔和开发专家安迪·格鲁夫一起辞职,准备再次创业。三人首先去拜访风险资本家之王阿瑟·罗克,只用了五分钟就筹集了足够的创业的250万美元,这全凭诺伊斯的声誉和鼓动性。

  走上创业之路

  新公司开张了,起初用两位创始人的名字摩尔和诺伊斯,把公司取名为"摩尔-诺伊斯电子公司",但总觉得别扭,因为在英文里,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morenoise,吵吵闹闹的意思,于是就换了一个名字,改名英特尔公司。

  在英特尔创建初期,是诺伊斯扮演了关键角色,奠定了公司文化,开创了没有墙壁的隔间办公室新格局,取消了管理上的等级观念。70年代末期,诺伊斯开始游离于公司的日常经营之外,他更喜欢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上。摩尔和格鲁夫开始主导公司的经营管理。

  一个伟大的品牌,一定集合了所有的成功要素,英特尔也是如此。三个创始人集合了创新、钻研和领导力,但人无完人,摩尔是位杰出的科学家,诺伊斯是超凡的活动家,但他们绝不是一位企业中"挥斧头"的那个人。

  而格鲁夫正好是这种人。摩尔很早就发现了格鲁夫身上有种特别的东西,并决定加以培养。1970年,两人在华盛顿动物园散步,摩尔对格鲁夫说:"有一天你将管理英特尔"。1989年,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从英特尔公司主席职位上光荣退休。

  安迪-格鲁夫

  英特尔的主要产品是芯片,电脑、手机、电视等都要用到芯片。芯片就如同心脏,它是这些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在高科技行业中,要想害一个人,只有创造市场新标准,或者说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才能生存得好!英特尔深谙此道,并且有胆识将自己的新标准告知天下——包括竞争对手。而带领英特尔实现这一切的人,是被称为"领袖中的领袖"的安迪-格鲁夫。

  1968年诺伊斯和摩尔决定自行创业,创办英特尔公司,当时格鲁夫在仙童公司担任实验室副总监,被摩尔慧眼识中,进入英特尔担任研究和开发部门的总监。1976年,他成为首席运营官。1979年,他发动了一场一年内从摩托罗拉手中抢到2000家新客户的战役,结果英特尔不仅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且还超额了500家,其中一个抢来的客户就是IBM。

1.jpg

因特尔创始人之一:安迪-格鲁夫

  英特尔自己定位为一个存储器公司,但在这时日本的存储器厂家登台了。他们最重要的武器,是使用户能以惊人的低价购买到高质量的产品。这种削价战很快使英特尔面临一种危险:被挤出自己一手开发的市场。

  公司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产业界都怀疑英特尔是否能生存下去。但格鲁夫顶住层层压力,坚决砍掉了存储器生产,而把微处理器作为新的生产重点。1992年,微处理器的巨大成功使英特尔成为世界上的半导体企业,甚至超过了当年曾在存储器业务上打败它的日本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格鲁夫的决策至关重要,也成就了自己商业领袖的传奇。

  格鲁夫的管理精粹

  安迪·格鲁夫的管理精粹可以归结为两条,第一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也是他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言;第二条:要想预见今后10年会发生什么,就要回顾过去10年中发生的事情。早在1975年,摩尔就已经清醒地预见到电脑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将提高一倍。

  执行总裁格鲁夫过去10年所做的一切无可辩驳地应证了摩尔的这一"定律"。英特尔不断为PC制造商们提供最热门的芯片,使他们能开发出更新更强的PC电脑。自从1987年格鲁夫接任总裁以来,公司每年返还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平均都在44%以上,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被装进了世界80%以上的个人电脑。

  著有商业畅销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格鲁夫认为,把英特尔的发展寄希望于别人会主动创造需求购买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无异于自杀。一旦微软改变了它的研究与发展计划,把重心从研制下一代软件转移到改进目前PC软件的工作性能上,那么很少有人会再购买新型但昂贵的英特尔芯片了。

  为使英特尔立于不败之地,格鲁夫果断调整了经营策略。他要使这个昔日的芯片巨人不再仅仅扮演一个配件供应商的角色,而要让它成为电脑世界的领袖。从这时起,格鲁夫宣布:英特尔将自己创造需求,这样才能赚钱。

  格鲁夫绞尽脑汁想把PC 机变成我们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家用电器。他在20年前就梦想:每一个人都能用PC看电视、在互联网玩大型复杂的游戏、用电脑编辑保存家人的照片、管理家电以及通过视频与家人、朋友、同事保持经常联系……在这种理想的支撑下,英特尔创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商业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什么呢?

  英特尔的商业模式

  每推出一种新型的微处理器时,第一批出厂的芯片,每块售价大约在1000美元左右,他们支持当时最先进的PC机和服务器。购买者大多是些急不可待的电脑迷。随着产量的增加,英特尔逐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