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下)

日期:2017-04-21 浏览:1338 来源:品牌联盟网

  一个半月前,来到济南参加绿公司年会的雷军依然是拥趸无数,但小米因为缺乏自主技术而引发的颓势却无可奈何的显现了出来。取而代之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三位的华为,此时凭借着技术创新所向披靡,与三星的专利侵权官司也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专利纠纷中的角色大反转,不断地改变着其他国家对中国创造力的认知。而华为背后的任正非,依然低调的独自出行、排队打车,却拒绝采访和商业活动......本期将告诉你这份低调背后的创业维艰。

  神秘的任正非

  华为的缔造者任正非,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因为他不接受任何的采访和活动的参加。我们只能从和他接触过的人口中得知他的点点滴滴,其中就包括他的对手——小米集团的创始人雷军。

  在采访中,雷军告诉我们: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企业。而推动这些企业进步的主要人物就是具 有强烈使命感的企业家。

  在过去的30年里,有许多企业家已经成功了,比如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作为优秀的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能振奋国人的信心,而任正非他所做的事情,不论是在国内或者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都是正面的和的积极向上的。

  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题目是:“什么成就了华为?”这个问题固然可以有多种解读,但是最根本的是一条是华为坚持了近三十多年技术创新不动摇!正如任正非所说,抵住了各种机会主义和诱惑,持续坚持技术投入,终于成为世界领先的通讯技术厂商,一览众山小,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成功的逻辑秘密

  赢得对手雷军尊重的任正非告诉世界,中国人不只会做廉价的拖鞋,我们也有领先世界的高科技。

  有人说,任正非其实很会讲故事的人。他不像马云那样对着大众讲,而是在近30年里对着自己的员工画饼。他真诚地“忽悠”追随者,也真诚地“忽悠”自己。从而燃烧起上上下下奋斗的火焰,最终将一个个的“假定”变成了真实。

  华为过往的成功逻辑是什么?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胜利?还是不断的自我批判和否定?在今天的品牌故事里,我们将为您一一解读。

  任正非的家庭

  43岁才创业的任正非如此的果断、坚决、有着常人没有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其实是被逼出来的。这种被迫源于他的家庭。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靠近黄果树瀑布。任正非的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家中除了他之外还有兄妹6人。中、小学他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

  任正非幼年时的生活条件特别差,因为家庭困难,家里吃饭都是配给制。每个人吃多少都是父母分好的。即便很饿,也不能多吃。因为一旦你多吃了一口饭,后面的弟弟妹妹就要少吃一口。

  但是任正非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习成绩还特别的好,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那个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学习。但任正非的父亲曾多次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去管别人,学到的知识都是你自己的。

  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中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任正非大学毕业后选择当兵,但在1983年随着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他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

1.jpg

  在深圳南油集团期间,任正非的家庭和事业上都出了状况。他的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他所在的南油下属企业连续亏损。甚至他在业务上因为失误被骗了200多万,于是被南油集团开除了。

  华为与国际化接轨

  很早就开始关注任正非的著名财经人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这样说:父母带着6个孩子去深圳找到他,他们挤在一起住了个很小的房子。也就是那时任正非的太太与他离婚了。

  父母与弟妹和他们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被单位开除的耻辱和痛苦,最终导致任正非家庭解体。在解决生活压力和创出一番新天地的双重动力之下,1988年任正非创办了华为,而启动资金只有区区的2万元。

  10多年前,华为的欧洲地区分部只有两个人。作为一家通信企业却连运营商的门都进不去。因为在当时的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只能生产廉价的鞋子,廉价与不可靠是世界上对产品的唯一印象,对中国人能生产高科技产品更是闻所未闻。

  记得那一年华为参加戛纳电信展时,法国电视台的报道题目竟然是:“中国居然也有3G技术?”

  随后不久,这个当时被质疑和嘲笑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所研发的WCDMA技术就在荷兰、阿联酋、中国香港、毛里求斯和马来西亚等二十六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商用,并成为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国际电信巨头的合作伙伴。

2.jpg

  于是,华为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国际电信巨头们深感头痛,爱立信、阿尔卡特、北电……因为这家曾经“不起眼”的中国企业正在凶猛地从他们手中抢夺市场。

  相继成为顶级电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成为西班牙三G和宽带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赢得为泰国三G网络设备项目。这些巨头们最头痛的可能还不是这些,而是未来数年内华为快速扩张带来的更具颠覆性的冲击。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说,十年锲而不舍的市场开拓是华为国际化成功的秘诀,那么二十年专注于做“芯”则是华为真正有“为”的关键。与众多中国企业主要通过OEM“贴牌国际化”不同的是,华为的国际化从一开始,靠的就是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一九八八年,华为成立伊始就通过小型交换机的自主研发,在跨国公司把持的国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在一九九九年,华为早早启动了ASIC项目,成就了华为今天在三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在华为的快速发展阶段,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

1.jpg

  华为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才能拿到订单。

  没有人永远甘心看别人吃肉自己啃骨头,雄心勃勃的华为更是如此。其实,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非洲的胜利经验能用吗?国际巨头们的阻力会有多大呢?

  与俄罗斯的合作

  华为进入欧美也是先从边缘做起,例如莫斯科。当年,华为人刚到莫斯科时,就马不停蹄把俄罗斯的每一个地区都跑了一遍,竞争对手滑雪、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华为人都用来攻取阵地。

  但是,1998年一无所获,第二年还是一无所获。但他们坚持了下来,锲而不舍的坚持让华为最终有了收获。虽然第一单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

2.jpg

  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到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曾经有一本书引发了各界的热议,名字叫《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就在企业界、管理学界以及社会大众对任正非和华为展开新一轮讨论的时候,著名企业家、商业大佬,柳传志却有不同的看法。

3.jpg

  柳传志回忆起华为时这样说:任正非以及华为,确实走出了一条非常独特的道路。华为是把技术放在前头,敢于大胆投入,在全球也获得了重大的成功。

  这胆量和气魄这是我所没有的。任正非是拿出命来引导市场的,而这需要代价的。任正非有自己的做法和说法。在我心目中的是很了不起的。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外国跨国公司比,中国企业绝不仅仅有劣势,同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比如,欧洲企业普遍反应较慢,用户提出一个修改建议,他们往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才能改进。

  而华为,只要用户有需求,总是加班加点,快速反应。一个要一年才改进,一个只要一个月就能改进,优势自然体现出来了。而且中国人特别勤奋,这在国外已经出了名,效率当然也会高了。

  神秘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一次在外界面前讲述自己的创业历程。

  在文章中,任正非首次披露华为作为个体户时代的真实面貌:弱小、无知有梦想也狂妄。而他自己则不懂管理,不懂财务,因为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同时,也通过股权激励,把大部分的股份分给了员工。对此,胡润对他的评价是:

  与其他企业家相比,华为的任正非是受尊敬的。他很朴素,绝对不是土豪。他是神秘的,是低调的,在华为8000多亿的盘子里只有1.4%的股份。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