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郭广昌的崛起之路

日期:2017-04-28 浏览:1559 来源:品牌联盟网

  郭广昌,复星集团最重要的创始人,从带领复星横跨多领域,涉足多行业,成为投资和保险的巨头,到2015年12月被警方带走失联72小时,协助相关司法机关调查,他始终是个风云人物。与国际上许多动辄上百年历史、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相比,二十多岁的复星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但它旗下已经拥有近40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150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但关于复星集团的主业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多少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多元化产业投资集团皆因一步踏错败局收场,复星为何总能瞄准时机切入政府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行业,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

  一个哲学系毕业生,加上三个遗传工程学毕业生,凑在一起能够做什么?郭广昌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四人给出了一个奇妙的答案:能够诞生一家中国的民营投资集团,管理上千亿元的庞大资产。

  这四个人中媒体曝光度的就是郭广昌,他出生于东阳横店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人多地少的东阳那个时候就盛产建筑大军,郭父就是当时横店集体工程队中的一名建筑工人,经常随大队人马去外地务工。有一次,工程队接到一个爆破任务,不知为何,炸药和导火线老是接不到一块,郭父被派去查探故障,却被炸药雷管炸伤,右手落下了残疾。后来,郭父被安排到村里一个集体企业当门卫,每月领取15元的工资。自此,郭家经济开始变得非常拮据。

1.jpg

  在郭广昌的中学生涯里,梅干菜成了最主要的菜肴,以至于一个月回一次家的他吃点好东西就会拉肚子。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立下志向一定要争气,要好好读书,争取改变家庭的命运。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这样家里就不用花钱供他读书了。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了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呆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这个看似很小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

  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郭广昌后来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开阔,为他以后在资本和产业这条路上飞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3年后,念理科的郭广昌竟然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哲学系。在大学里,他除了学哲学,还读了很多力学、数学的书,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

  郭广昌曾做过两件令同学津津乐道的事:第一件,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

  毕业时,郭广昌被留在了校团委。在那里,他虽然工作出色,但年轻的心却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然而,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这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的心让25岁的他热血沸腾。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并选择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3位同学,也是如今复星集团的核心人物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

  他们被称为“三无创业者”:无钱,无经验,也无商科背景。依靠蹬自行车大街小巷寻找客户,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当时都成为了他们的客户。就连一单只赚50块钱的生意都不放过的他们,到1993年6月公司成立不到10个月的时候就赚到了第一个100万。

  从复星集团的前身,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开始,郭广昌和他的3位合伙人,也是大学好友开始了从学生、老师向商业人士的转变。1993年,广信更名为复星,并率先从用于治疗乙肝的试剂开始,涉足摄生物制药行业。而这成为了复星崛起的第一个跳板。

  凭借着其他合伙人在生物制药领域的专业优势,复星先是利用大学的科研资源开发药物,在上世纪90年代医药大发展的时候,赚得了更多的钱。与此同时,大胆的郭广昌盯上了另一个蓬勃兴起的行业,这就是房地产。试水房产销售让复星在当年年底就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1995年,通过乙肝诊断试剂,郭广昌和他的创业伙伴赚到第一个亿元。

4.jpg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投资集团,复星并非人们表面看来的始终一帆风顺。1994年前后,保健品行业异军突起,大量保健品发家的富豪似乎一夕之间冒了出来,例如乐百氏的“生命核能”、太阳神、三株口服液、昂立一号……

1.jpg

  这些品牌激活了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也诱惑着下海试水的创业者,包括郭广昌和刚刚起步的复星。看着别人挣快钱,郭广昌也曾经眼红,觉得医药发展太慢了,就考虑保健品。复星推出了一款“高科技”的保健品咕咚糖,一种不含蔗糖的糖果。最终复星在这里面亏了上百万元后退出,迅速调整方向,坚定发展生物医药。

  复星在保健品的失败中并非一无所获,郭广昌等人意识到,失败缘于对保健品行业的商业模式了解不够透彻,同时缺乏人才储备,执行力不够。而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要经过充分调研,考虑项目底线,进入之后如果“此路不通”就及时退出,这也成为复星日后投资不同行业的准则之一。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此后顺风顺水,以至于被媒体称之为实现了“复星神话”。这一切得益于复星“舞步”和政府节奏的精准合拍。

  做企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靠投机或者一锤子买卖就可以实现。郭广昌十分清楚这一点。而复星的迅速崛起,得益于郭广昌和领导团队的前瞻性的眼光,以及对中国经济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复星涉足医药、房地产、矿业、钢铁、零售时都恰好踩准了时点,在这些行业刚刚向民营资本敞开之际,或者这些行业刚刚从谷底开始上行之际,复星恰到好处地进入,发展,壮大,上市。

  1998年中国停止福利分房政策后,复星成立了复地集团负责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2002年、2003年复星抓住了大上钢铁的机会;2004年金价极低的时候,复星投资了招金矿业;2007年正是矿价疯涨之际,复星成功收编海南矿业……

  有人归纳了一套“复星式发展模式”:强势资本、低点介入、整合增效、上市融资、快速扩张。复星的发展模式大致可以整理出如下一个脉络:在通过咨询、房地产、医药行业分别赚取了第一个100万、1000万和一亿之后,复星完成初始资本的积累。

1.jpg

  复星实业上市后,资本又一次实现了飞跃式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通过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务等融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实现下一轮并购,并购后的公司通过整合提高效益,推动尽快上市,或者配股融资,或者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获得新的资金,再投资新的项目。犹如滚雪球,复星的规模越来越大。

2.jpg

  其实,许多人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复星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郭广昌他们如何能够每一次都把握住政策的脉络,跟得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投资呢?敬请关注明天的微信公众平台呦~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