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谢馥春——一个感伤的家族故事

日期:2018-07-17 浏览:4279 来源:网络

  失落的民族品牌,被岁月和制度吞噬的那份古色古香,随着时光的流逝被尘封泛黄的史册里,如今的谢馥春还是当年的那个吗?

  汪氏小苑——扬州最后的盐商千金汪礼珍,汪氏小苑的大小姐,谢馥春的二少奶奶,她一生居住的三个地方都成为扬州的著名旅游景点,2009年92岁的老人在大年夜被赶出家门,为扬州的旅游业让道,想不到美丽的扬州也会如此的残忍。

1.jpg

  谢家的私宅——馥园里的桂树散发着浓郁的花香,26岁的谢箴斋静静地站在院子里,等待着天亮。这一天他要祭祖。

  这是公元1915年的秋天,远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陆续评出了各种奖项,中国展品频频获奖的消息已经通过政府衙门传达给了各地商户,其中扬州“谢馥春香粉店”的香珠和鸭蛋粉得了两块银奖。作为谢馥春的第四代传人——谢箴斋要祭拜祖宗,告慰创下“谢馥春”名号的高祖谢宏业,并祈求先人保佑谢家的香粉店生意兴旺、世代相传。

  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中国袁世凯政府共在19个省征集展品十多万件,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农业、工业等产业水平。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共获大奖章56个,名誉奖章67个,金牌奖196个,银牌奖239个,铜牌奖147个,是31个参展国中获奖最多的国家。

  时间又过了近百年,世博会将于2010年来到中国,为了做好这个难得的庄家,举办城市上海在几年前便开始了准备工作,更多的中国产品将在2010年世博会上展示自己。细数当年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得到褒奖的中国品牌产品,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了,而创始于清代道光九年的扬州香粉名店“谢馥春”作为幸存的少数品牌之一,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八十年,也是中国现存的民族化妆品历史最长的第一品牌。但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的谢馥春厂里已经没有一位谢氏的子孙,谢馥春曾经享誉世界的鸭蛋粉也只剩传说。这一年,谢箴斋生前最疼爱的孙女——谢乃安正在准备着一场针对“谢馥春”——这个百年品牌的诉讼。

  第一块招牌——最好的香珠

  谢家的祖辈是安徽人,清初年间从歆县逃难来到了扬州。直到谢箴斋的高祖父谢宏业这一代,谢家依然还挣扎在贫困中。当时的穷人家总是把机灵的男孩送到商户中当学徒,期望能学成一门手艺以便将来能够养家糊口。谢宏业幼年起就在扬州的一家藏药铺里做小伙计。

  2008年,对外开放的谢馥春厂门口,崭新的围墙里是拆老房子留下的瓦砾,二层院子是现在的工厂,参观是收费的。

  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流传着“杭州胭脂扬州粉”的说法,这是因为明清两朝皇宫里的妃子娘娘们使用的胭脂宫粉大多数是由这两个城市供应的。其中“扬州的粉”说的就是扬州老字号脂粉铺——戴春林。

  谢宏业在藏药铺当学徒的年代,戴春林已经是两百年的老店了,虽然名声在外,却是已经走向衰落的末期。戴家常在谢宏业当伙计的藏药铺里采购药材,那些都是用来制作化妆品的原料,这些对后来的“谢馥春“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道光九年,即公元1829年,藏药铺当小伙计的谢宏业在扬州下铺街租下了一小间铺面,挂起了两块牌子:一块横匾:谢馥春,一块竖匾:哈吗萨尔香珠。这两块招牌注明了店主的理想和经营项目。

  先说谢馥春,中国人历来取名号招牌讲究一个吉利,而谢字有凋零衰落之意,为了能弥补姓氏带来的不足,谢宏业便用了“馥春”二字来补足,取其香气浓郁如春天的鲜花的意思。而另一块招牌上的哈吗萨尔则是一句藏语,意思是:最好的香珠。那时的谢馥春主要营业的项目就是是藏香、香珠和草药。

  就在谢馥春开创的头几年,昔日鼎盛的戴春林濒临倒闭,谢宏业把戴家的几位大师傅高价请到了自己的店里,把牌号正式改成了谢馥春香粉铺,增加了梳头油、香粉等化妆品,戴家以“轻、红、白、香”而闻名的香粉产品从此换成了谢家的名号,开始行销。

  虽然承袭了戴春林的宫粉制作工艺,但出身贫寒的谢宏业并没有把自己的产品完全定位在高端,而是研制了很多种面向老百姓的新品种,其中欢迎的要属梳头油和鹅蛋粉。

1.jpg

  幼年的谢乃安和父亲谢崇德、母亲汪礼珍

  凭着一丝不苟的经营,谢馥春没有几年,就积累了可观的资本,谢宏业便在徐凝门买了一处房产,把店铺搬了过去,并娶了一位戴姓的女子为妻,这位戴氏出身殷实人家,家中有四个哥哥,是父母的独女,虽说在娘家娇惯着长大,但为人善良勤恳,有传说是这位戴小姐自己看中了谢宏业,在21岁那年嫁到了谢家。

  戴氏为谢宏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谢怀。谢家的生意越来越好,但时局却是紧张得要命。

  咸丰三年(1853年)春天,太平天国运动闹到扬州,有钱人都纷纷逃了,支撑一个小店铺的谢宏业舍不得辛苦赚下的产业,便自己留下守铺子,让妻子带着儿子谢怀、侄子谢淳躲到了仙女庙(现在的江都县)。

  太平军很快就攻占了扬州,战争反复多次,历时14年。在这期间,谢宏业因病去世,一个乱世中的小本商人绝望地独自离开了人世,他来不及对逃难的妻儿交代后事,更加无法想象那一块“哈吗萨尔香珠”的招牌还会再挂一百多年,而谢家“最好的香珠”还会有一天在美国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银奖,享誉世界。

  谢宏业在扬州去世时,他的妻子戴氏带着儿子、侄子在离扬州三十里外的仙女庙避难,一直等到扬州城里的战事稍稍安定,才知道丈夫已经去世,而且店铺、家当已经被抢劫一空了。

  谢崇铉老人的雕花木盒,是他十二岁离开扬州时妈妈给的。当时有两个,一个装着金条,一个装满了珠宝,如今,盒子里只有不肯打开的回忆。

  来仙女庙避难的不止是谢家一家人,昌盛一时的扬州城里向来不乏有钱有势的人家,如今这些人大多躲在仙女庙,由于仙女庙还处在清军的势力范围之内,太平军也没有来占领的意思,一时间成了避难的地点。这些富人逃难的时候都是把自家能拿能带的细软带在身边,一两年下来,对回到扬州便没了指望,反而安心地想起过日子来。很快,一条百业具备、歌舞升平的商业街—菜市路便形成了。

  再说那随着戴氏逃出来的谢淳,本来是谢宏业的远房侄子,因父母早逝,就跟着叔叔谢宏业在店里当伙计,由于是本家子弟,一直受到谢宏业的器重,对于产品的配方和经营的细节都很了解。得知谢宏业去世后,谢淳就和婶子戴氏商量,把谢馥春的招牌继续下去。

  于是,戴氏就在菜市路上买了一处房产,由谢淳主外做起了香粉店的生意。

  这一年是咸丰五年,在仙女庙的谢馥春香粉店共经营了八年。

  仙女庙的八年,谢馥春不但招牌没有倒,反而积累下了很多财富,谨慎的戴氏开始置办土地,并为儿子谢怀迎娶了当地一位地主的女儿——程氏,这程氏带来的嫁妆相当可观,并为谢家生了第三代传人,取名——谢松浦。

  同治三年(1869年),谢馥春的第二代独子谢怀突然暴病而逝,戴氏和程氏两代寡妇决定离开江都这个伤心的异乡,回到扬州。

  如今谢馥春在扬州市国庆路上的店铺就是当时戴氏和程氏婆媳二人买下的,谢馥春香粉店的招牌再一次悬挂在扬州的闹市街头。由于连年战乱,扬州的脂粉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城里的老字号多数已经人去楼空了,而复业后的谢馥春很快兴旺起来。于是,谢家几个月后就选址还不算繁华的郊区瓦匠营买下了百亩田地,开始兴建谢家大院,也就是现在的谢馥春化妆品厂的地点。

  戴氏和程氏两代寡妇守着一个独苗—谢松浦,自然当作心肝一样的疼爱着,加上谢家的生意日进斗金,这谢松浦便长成了一个纨绔子弟,而店里的生意则一直仰仗着谢淳。

  作为第三代传人的谢松浦好像一直也没有自己经营谢馥春,反倒是母亲程氏和祖母戴氏支撑着谢家的生意和日子。瓦匠营的谢家大院盖起来了,按照中国传统的手艺人家的格局,前面是厂,后面是家,私宅里格局精致,除了各种品类的桂花树,还引进了洛阳的牡丹花。现在的谢馥春厂的院子里,还有三株当年的牡丹、三棵当年的桂树每年应时地开花。

  谢家大院的门前有条土路,多雨的扬州使这条小路总是很难走,戴氏和程氏婆媳俩便出钱修了一条石板路,这条长约两百米的石板路就被周围受益的穷人称作谢家巷,直到今天还在。

  谢馥春第三代传人—谢松浦娶妻陈氏,两个人共有八个孩子,其中七个女儿,只有一个儿子。清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谢家大院送出去的红蛋数量巨大,因为谢家的第四代终于有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男丁,这个金贵的男孩取名—谢箴斋。这谢箴斋所处的环境虽说和父亲的很像,家里一大群女人(祖母、母亲、七个姐妹)都宠着这一枝独苗,但他的个性却跟父亲有天壤之别。他天性聪颖勤奋,十岁起便在厂里帮忙、学习,十三四岁的时候,不但完全掌握粉、油、香品这三样谢馥春产品的制作工艺,而且已经可以在店里应酬了。

  从1905年开始,十七岁的谢箴斋正式成了谢馥春的掌柜,这位年轻的商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充满了好奇心和革新的冲动。就在这一年的秋天,远在北京的袁世凯、张之洞向光绪帝递交了《请废科举折》,为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奏响了尾声,也是这一年,一个名叫孙中山的年轻人在日本建立了同盟会,立志要改变中国这个庞大的帝制国家。

  谢箴斋在巴拿马拿到的两块银牌,是凭着他对祖传产品配方的改进而获得的。中国的传统香粉大多是由两种母粉所制,一种是豆粉,一种是铅粉,这也是成语“洗尽铅华”的由来。但是铅粉是有毒的,而谢箴斋在改良谢馥春的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