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刷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 叫板微信支付宝?

日期:2016-02-19 浏览:596 来源:品牌中国网

导读:业内专家分析,苹果支付将对现有的微信支付、支付宝两大支付“霸主”造成冲击,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或将迎来“三国杀”局面。

  原标题:苹果“刷”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能否“叫板”微信、支付宝?

  苹果支付“千呼万唤始出来”,“刷手机付钱”成为现实。2月18日,苹果公司联手中国银联以及19家银行,在中国正式推出苹果支付(Apple Pay)。业内专家分析,苹果支付将对现有的微信支付、支付宝两大支付“霸主”造成冲击,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或将迎来“三国杀”局面。

  2秒内完成支付,苹果支付有哪些特点?

  凭借着苹果在华的数千万台设备规模和银联的数百万家商户,苹果支付上线完成了一次全球罕见的大规模移动支付网络铺设。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珍妮弗·贝莉(Jennifer Bailey)专程来京召开发布会。中国是亚洲首个上线苹果支付的地区。除中国外,目前全球只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支持苹果支付。

  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表示,苹果支付的上线,有可能引发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剧烈博弈。凭借数千万的苹果移动终端用户和中国银联广泛铺设的POS机网络,“刷手机即付”将对微信和支付宝的“扫码支付”造成一定冲击。

  “刷手机”的体验究竟如何?在北京王府井,记者体验了一把:先将苹果手机的“钱包”软件点开,关联1张银行卡,然后贴近带有银联“云闪付”功能的POS机,并将手指置于苹果主键位置,即可在2秒内完成支付。在肯德基餐厅,记者用苹果支付购买了食品,过程非常流畅。

  与微信、支付宝的扫码支付相比,苹果支付的特点突出。首先,更加便捷。只要绑定银行卡后,支付时无需打开任何APP。其次,更安全。苹果支付是通过电子射频识别技术完成,不依赖互联网,且采取芯片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相结合的方式,信息安全隐患减小。第三,珍妮弗·贝莉介绍,与大部分中国移动支付公司不同,苹果不接触、不存储任何用户消费信息。

  联手中国银联,苹果支付将冲击“扫码支付”

  “苹果支付的意义在于,技术上‘叫好不叫座’的刷卡即付技术,终于有了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李超说。

  苹果支付依托的技术是近场通信(NFC),其主要应用场景是线下,即“刷手机”。生活中最常见的NFC支付就是公交一卡通。NFC支付虽然方便,但由于在用户端和商户端进行硬件设备普及都很困难,一直没能大规模推广。此前,一些中国公司都曾推出NFC支付的手环,都不温不火。

  “联手中国银联,苹果支付同时解决了用户端和商户端问题。用户端是中国人广泛使用的苹果手机,而商户端就是中国银联最擅长的,线下POS机网点多,连接的银行也多。”李超说。

  中国银联是中国的银行卡组织,为苹果支付功能入华搭建了不可或缺的桥梁。如今,银联已与数百家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网点遍布中国城乡、全球各地。珍妮弗·贝莉表示,此次与苹果支付合作的共有19家中国的银行机构,这些银行占到了国内80%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流量。

  “与银联的合作十分巧妙,借助这个中国业内银行卡组织‘大佬’,苹果直接切入了中国的移动金融市场。”李超说。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支付不仅专注于NFC,也可将其用作线上支付,这对于目前流行的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极具杀伤力。苹果公司透露,已与大众点评、神州专车、携程网等十余个应用软件合作,与其共同推出促销活动以吸引消费者。

  苹果支付大规模推广仍然面临三大难题

  不过,未来苹果支付要实现大规模推广,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李超、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等业内人士表示,苹果支付未来需应对以下难题。

  首先,以支付宝移动支付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扫码支付模式,占据了移动支付的大部分市场,苹果支付要挑战消费者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并且,未来微信、支付宝两大巨头也很可能不甘寂寞地参与NFC支付的竞争,直接挑战苹果。

  其次,“苹果+银行”的支付生态模式门槛较高,要求苹果六代以上的移动设备才能使用。同时,POS机设备也有升级换代的压力。

  第三,未来苹果支付将面临安卓阵营的激烈竞争。银联与后两者也进行了合作,安卓机的“刷手机支付”指日可待,必将迎头赶上。

  此外,苹果支付须直面支付公司的补贴战。微信、支付宝为了培养用户线下的支付习惯,纷纷在线下商超推出补贴、红包的优惠活动。苹果与其合作的银联“云闪付”、19家银行、诸多APP等,是否也需要以这样的竞争方式抢占市场?这将大大挑战苹果的本地化能力。

  分析人士认为,无论苹果支付在中国将面临怎样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的是,其完成了NFC支付的大规模市场教育功能,使一项早已研发成功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对未来的移动金融行业将带来巨大的启发。新华社 记者王晓洁 郭宇靖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