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丑闻给了香港证券监管一记响亮的耳光

日期:2015-09-08 浏览:543 来源:品牌中国网

1.jpg

  话说5月20日,汉能盘中暴跌47%后宣布短暂停牌。7月15日,汉能终于被交易所勒令停牌,复牌已遥遥无期。

  汉能神话是李河君精心编织的,它包含四个核心的角色:地方政府(为项目提供30%资金)、银行(由地方政府担保为项目提供30%资金)、汉能集团(为以设备技术服务做为出资,占项目40%股份)、上市公司汉能薄膜(通过关联交易为汉能集团垫资提供设备)。神话的华彩部分是汉能薄膜发电市值飙升,李河君超越马云、王健林成为中国大陆首富。如今汉能薄膜发电被停牌调查,神话中的“魔幻城堡”面临崩塌。

  但李河君是怎么把号称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严格而且有效的香港证券市场变成“造富平台”的?汉能薄膜发电巅峰时的市值突破3700亿港元,仅港股通投资者损失就将近26亿元,假如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则“泛海40亿操纵股价案”、“洪良国际案”、“雷曼迷你债券案”甚至“世纪贪腐案”都“弱爆”了。香港早就需要一场“监管风暴”,希望汉能成为这场风暴的引信。

  业绩变脸的原因是关联交易被迫减少

  汉能薄膜发电8月28日晚间发布2015年中报,上半年营业收入21.18亿港元,同比跌34.1%;净亏损5932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6.76亿港元。这是汉能薄膜发电在香港借壳上市后首次出现营收下降和亏损。

2.jpg

  汉能薄膜发电称,为解除香港证监会质疑终止了90%的关联交易,以致营收下降。但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达到85%和52%,单单是营收下降34%不会令业绩由盈转亏。

  事实上,2015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毛利润率下滑了16个百分点至69%(去年同期为85%)。而分销费用占营收的比值从微不足道的千分之四升至7.7%,行政费用、研发投入也出现大幅增长。

3.jpg

  汉能薄膜发电业绩变脸的原因显然是大幅减少关联交易所致。将产品卖给大股东,价格不妨高些(毛利润率高)、分销成本几乎为零、研发投入也少;卖给其它商家,生意就没那么好做了。换言之,汉能薄膜发电从未证明离开关联交易可以盈利,根本没有资格成为公众公司!

4.jpg

  更有甚者,关联交易带来的营收并没有及时转为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却经常被大股东拖欠。到2011年末,汉能薄膜发电应收大股东款项累计达28.1亿港元,原因是汉能未及时拿到政府补贴。而该财年“持续营业务”的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25.6亿港元和7.2亿港元!到2014年未,应收账款达60.79亿港元(较2013年翻了1.5倍),其中43亿港元为大股东拖欠(24.96亿港元已逾期)。

  重度依赖与大股东关联交易而且不及时结算,为虚增营收和利润提供了便利,令人怀疑上市公司超高利润率背后存在利益输送。

  2014年,汉能与山东新华联新能源集团签定了600MW生产线销售合同,总价达6.6亿美。这就是汉能对外宣传的“向第三方”销售占营收的38%。2015年上半年,山东新华联成为的客户、贡献营收18.68亿港元。但山东新华联却计划以3.64港元/股认购了15亿股汉能股票,按5.20大跌前的价格此项认购的浮盈达56亿港元(折合7.2亿美元)。就这样,“好好的第三方”又变成了股东,仍然是关联交易(据悉认购计划已暂停执行)。

  汉能薄膜的关联交易从来不是秘密,而是在每期财报中昭告天下。2011年~2013年,上市公司来自客户(母公司)的营收占比几乎达到100%。市值3000亿的上市公司,居然只有一个客户,这个客户还是它的实际控制人。

  根据监管分工,香港证监会负责审查上市公司整体披露质量及该公司上市是否符合公众利益。汉能薄膜发电这家世界资本市场绝无仅有,只做关联交易的公司上市,符合公众利益吗?香港证监会早干什么去了?难道没有人对此负责?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