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贴吧的商业纠结

日期:2016-03-10 浏览:490 来源:品牌中国网

  从“卖吧事件”到“出征脸书”,百度贴吧经历了从批评到欢呼的舆论过山车。这个成立了12年的产品在2016年引发的海量关注,是其商业化转型激荡出的风波。

  百度卖吧和帝吧(李毅吧)出征是前段时间网络上的两个现象级事件。前者让百度臭名昭著,而后者又让人为其摇旗呐喊。当事件渐远,情绪化评论渐消之时,用客观的视角,来审视一下百度贴吧如此折腾的始末。

  贴吧返老还童

  “百度贴吧是一个非主流的产品。”一位长期关注百度产品的朋友,如此评价他心中的百度贴吧。

  所谓“非主流”,其实指的是两个层面:一是百度贴吧在今天百度产品线中的地位比较独特;二是作为贴吧诞生之初就开始玩贴吧的那群人,他想起了那个“非主流”的青春岁月。

  今天的百度正在将O2O和金融作为集中发力的方向,百度糯米、百度钱包、百度地图、手机百度和支撑O2O业务的其他产品,成为了关注、投入资源最多的几个。可以说,百度地图和手机百度是今天百度所有战略布局中最核心的部分,而百度糯米所处的战线是百度的主战场,这一产品直接面对阿里以及腾讯旗下O2O业务的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贴吧这样一个产品已经不再处于“战争”的前线。而百度贴吧这种“社群”产品的形态在整个行业来看,几乎没有定位相同的竞品。虽然QQ正在朝社群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行业还是主要将其视为即时通信产品,而豆瓣、天涯之类与贴吧的体量相比,小了很多,缺乏可比性。

  这样一款产品似乎是互联网中世纪时代留存下来的“遗老”,这个“老不死”的产品甚至还有“成精”的趋势——如天山童姥一般竟会返老还童。

  按照百度贴吧官方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贴吧已拥有10亿注册用户,820万个主题吧,月活跃用户近3亿,日均话题总量过亿,日均浏览量超过27亿次。对比全球社交平台活跃用户数,百度贴吧月活用户数2亿,是新浪微博的1.27倍,在决定营销价值的“用户黏性”上胜出一筹。

  百度贴吧返老还童其实与掌握了下一代人有很大的关系。成立12年的百度贴吧陪伴90后成长、成熟,这个群体逐渐成为掌握互联网世界话语权的新生力量。贴吧60%以上用户为90后、00后,随着未来90后的逐渐强势乃至00后的逐渐长大,这种大环境下,年轻一代还将不断获取社会话语权。

  而这个正在变年轻的百度贴吧,经历了12年的发展,现在正面对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2年沉浮

  2003-2008年,中国早期互联网的内容很少,百度贴吧通过产生内容,从而增加搜索的广度和黏性,典型案例是超女吧的兴起。这一期间,百度贴吧自然生长。

  2009年开始,百度贴吧进入了动荡期。两年间陆续经历了负责人从俞军、李一男到舒迅的人事震动。期间虽然贴吧上升成为事业部的层级,但最后被整合到大产品技术团队的底下,此时是百度贴吧最为低迷的时期。

  百度贴吧的低迷来源于三个层面的原因。

  一是环境大变。2009-2011年是市场环境大变的一个阶段。贴吧的转型速度不够,社区概念萎靡不振,微博等打着社交旗帜的平台枯木逢春。

  二是方向偏离。舒迅在负责百度贴吧时,将其定位为媒体,称“贴吧与全国近100家媒体和传媒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共赢合作。”今天回首,把贴吧当成媒体来做,方向不对。

  三是体制困境。事业部的组织形态不仅意味着受到期待,同样亦有财务核算的压力。贴吧需要通过盈利证明产品的独立可行性,在当时,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

  2011-2014年,百度贴吧的实际情况其实近乎无主之地,虽然用户和流量等数据都在稳步增长(年均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但是要说贴吧的战略地位和想象空间,还是相当局限。

  2013年,随着李明远的回归,和李彦宏亲自为百度贴吧十周年盛典站台,贴吧重现回暖生机。造成转折的原因不言自明:由粉丝、社群和IP三者构建的经济生态,完整匹配了贴吧多年以来所积累的价值。IP价值的逐渐凸显,成为百度贴吧复苏的重要契机。

  2015年百度副总裁陆复斌空降,结束了贴吧事业部总经理三年空缺的尴尬,并且迎回了老领导李明远,获得了横向调配百度在移动端全线资源的权利。条件已备,陆复斌开始着手推动百度贴吧的商业化。

  合伙人风波

  “贴吧合伙人”是百度贴吧的商业化路径之一。大概就是百度开放部分垂直类目贴吧的管理权限,交给有意“合伙”的企业,企业在缴纳费用(不同贴吧报价不同)之后,即可成为贴吧的管理者之一,权限高于普通吧主。

  这项计划的实施,在个别贴吧引起过冲突。已经形成相熟圈层的忠实用户不能接受“外人”的到来,他们的反弹情绪让意在掘金的企业也很难对付。

  陆复斌的解决方案是摒弃主观判断,用数据结果考核“贴吧合伙人”的效果。“2015年第四季度马上结束,我们会过一遍所有的合伙人,只要用户活跃度不达标,我们就会把他们替换下去。”

  想法和实际情况总存在着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后果严重。

  1月10日,原百度血友病吧的一位吧主“蚂蚁菜”通过网络发声,称百度公司单方面撤除了其吧主职务,空降官方吧主并撤换了吧务组成员,将医疗贴吧商业化运作。由于类似血友吧等病种类贴吧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健康,对其内容和运营行为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事件迅速发酵,虽然百度贴吧立即开展调查,撤换了原吧主,但百度官方的解释却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

  这次事件体现出百度“贴吧合伙人”上的两个主要矛盾。

  一是模式与现实的矛盾。据悉,百度对外“出售”的贴吧价位,由百度内部测算,按照贴吧的发帖量、活跃度、用户数等数据测算。一般的政务吧都在数十万元,疾病吧、教育吧更贵,这两项是百度主要的客户领域。

  “贴吧合伙人”的模式初衷在于将贴吧管理权、营运权商业化,并引入一批专业领域人士活跃贴吧。而现实的情况是,所有获得管理权、经营权的第三方,都付出了数十万元以上的代价。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入主贴吧获取精确粉丝,更好盈利。这样的一群人进入贴吧后,会进行页面改版,联系商家在贴吧做广告,收取广告费。而这一切对于贴吧的普通成员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二是价值观与业绩的矛盾。百度内部有一条价值观,叫做“简单,可依赖”。但是在商业产品的运营上,价值观显然还是被业绩压制了。

  血友病吧事件发生后,有媒体爆出买吧的医院有不少来自莆田系。长期以来,莆田系热衷于撒钱打广告,宣传广告浮夸,线下诊疗过程存在过度医疗、乱收费等欺诈行为,饱受行业和患者的诟病。在过去,莆田系花费巨资在搜索引擎上做推广是一贯的套路,贴吧的价格可以说已经相对低廉,并且贴吧里直接聚集了患者群体,更有利于精准投放。在业绩的压力下,百度贴吧人员与莆田系的需求再次一拍即合。

  在业绩面前,价值观被扭曲,在一切为了业绩的原则下,各种纵容和包庇早已经成为常态,百度贴吧失去了“可依赖性”。

  1月14日,贴吧合伙人招募网页下架,百度贴吧商业化的第一年走得并不顺利。

  商业化思考

  1月20日,血友吧事件的声音刚刚平息,由周子瑜事件发酵而成的百度贴吧李毅吧(简称帝吧)吧友出征脸书的消息,再次让百度贴吧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不过,这一次,百度贴吧不再是众矢之的,而是向外界展示了它的人气与实力。帝吧吧友爆棚的战斗力,引起国内外媒体的争相报道,也使得业界再次思考和审视百度贴吧这个十多年的“老产品”,所积聚的产品势能以及它的商业化想象空间。

  以这次帝吧出征FB的主角李毅吧为例,其粉丝数量达到2 100多万,累计产生的话题数接近8.5亿个,并经常对外输出自己的文化。类似的还有明星贴吧。在这类贴吧里,粉丝们的活跃度非常之高,吧友之间不仅局限在线上交流,而且还会经常组织线下交流活动。

  这些数量庞大、活跃度和黏性极高的粉丝们,还具有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这是其他社交平台无可比拟的。

  需要指出的是,百度贴吧的用户年轻化的趋势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如今百度贴吧上的90后和95后的年轻粉丝们还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数据显示,18~35岁的中国消费者正蓄势待发,有望取代出生于50、60、70 年代的消费者,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些新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力将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是35岁以上消费者消费力增速的2倍,预计将贡献65%的消费增量。

  从数据上看,百度贴吧巨大的商业化潜质一目了然。

  有关百度贴吧的商业化探索也早在2014年就已经提出,按照当时的思路,贴吧的商业化路径大概是三条:

  第一个是流量变现,主要在于游戏和展示广告。这类广告占到贴吧收入的20%,在信息流中展现,用户一看就知道是广告。第二是会员增值服务,类似QQ会员,用户主动购买,包括虚拟礼物、道具等。第三是合伙人机制产生的收入,包括代理费、企业吧的认证费等。

  现在,合伙人制度已被下架。前两条路径已经执行多年,并未对百度贴吧的商业化推动产生实质性的效果。百度贴吧的商业化进程,有待更行之有效的模式出现。

  贴吧的未来

  经过了12年的沉淀,百度针对贴吧可能还要思考更多。以此次卖吧以及帝吧出征事件为契机,除了社交以外,电商、IP开发、社会化营销等方向,贴吧可能还要进行更多探索。

  搭建企业平台?2014年7月,百度开放贴吧官方吧,为企业、机构、媒体等合作伙伴搭建粉丝社区,让品牌与粉丝、粉丝与粉丝进行深度交互。

  目前在搭建企业平台贴吧上,较好的案例算是社会化营销的高手小米。以小米为例,小米吧粉丝数量高达350万,发帖量高达5 000万。小米甚至根据小米平板、小米Note、小米4、红米手机等每一款产品都专门开设了一个贴吧,对贴吧网友进行精细化的运营,一方面通过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