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290亿控股倒逼华晨中国 自主品牌躺赚时代终结

日期:2018-10-15 浏览:481 作者:黄聪 来源:长江商报

导读:10月11日,华晨中国公告称,作价人民币290亿元将旗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25%股权转让给宝马集团。交易完成后,华晨宝马将分别由沈阳金杯汽车和宝马集团持股25%和75%。这也就意味着,华晨宝马将是首家外方控股的合资乘用车车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原标题:宝马290亿控股倒逼华晨中国 自主品牌躺赚时代终结

  宝马以290亿控股倒逼华晨中国 中国自主品牌“躺赚时代”已悄然终结

  扩大我国制造业开放,汽车行业无疑是先行者,这次“一马当先”。

  10月11日,华晨中国公告称,作价人民币290亿元将旗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25%股权转让给宝马集团。交易完成后,华晨宝马将分别由沈阳金杯汽车和宝马集团持股25%和75%。

  这也就意味着,华晨宝马将是首家外方控股的合资乘用车车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华晨中国2017年盈利43.76亿元,其中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对集团纯利贡献由39.98亿元增加31.0%至52.38亿。可见,如果没有华晨宝马,华晨中国将会亏损8.62亿元,华晨宝马也成了华晨中国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

  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只有进一步加强汽车行业的开放,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从而倒逼企业发展创新,让部分国内车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宝马入主后,将拥有华晨宝马绝对的话语权。华晨中国‘躺着赚钱’的日子将没有那么舒坦,剩下的是让其自主品牌能早日独当一面。”

  增资30亿欧元为改扩建项目

  15岁的华晨宝马,又有了一系列大手笔变动。

  10月11日,在华晨宝马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上,宝马集团宣布对华晨宝马的投资将增加30亿欧元,并延长与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至2040年(从2018年到2040年);未来3到5年内,华晨宝马年产能将增加至65万辆;BMW iX3纯电动汽车将于2020年在沈阳生产。

  同日,华晨中国在港交所停牌,并于晚间发布公告,宣布作价人民币290亿元将旗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25%股权转让给宝马集团。交易完成后,华晨宝马汽车将分别由沈阳金杯汽车和宝马集团持股25%和75%。

  从2003年华晨宝马首款国产车型上市至今,华晨宝马合作已到第15个年头。沈阳成为宝马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大东和铁西两大整车厂,得到来自宝马的总投资额已超过520亿元。

  在庆典活动当天,位于铁西的新厂区也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完成后,铁西工厂现有产能将会翻倍。此外,大东厂区的改扩建项目也在进行中。建成后,铁西新厂将能够实现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燃油车型的共线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至今,华晨宝马仍是沈阳的纳税企业,2017年纳税240亿元,创造了1.8万个工作岗位,其体量在整个东北地区仅次于一汽—大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晨宝马在华拥有零部件供应商超350家,其中将近四分之一位于辽宁,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催生出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沈阳汽车城两大产业集聚平台,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形成了沈阳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千亿产业集群,使沈阳成为中国汽车制造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晨中国仰仗“宝马”盈利

  事实证明,宝马对中国市场的深耕细作也对其自身带来了积极回报。

  2003年,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初签项目协议时,确定的年销量目标仅为3万辆。如今,华晨宝马的累计产销量早已突破200万辆。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约40万辆BMW和MINI汽车,同比增长4.2%。其中,BMW 5系、3系、X1、X5等车型在主要细分市场均继续保持出色表现。随着车型阵容的更新和完善,宝马集团预计今年下半年在中国市场将继续保持可持续增长。

  按照计划,从2020年开始,纯电动的BMW iX3将会于大东工厂下线,这款车型将会只在中国生产,不仅面向中国市场,也将面向全球出口销售。

  另外,在2022年,国产BWMX5和衍生出的纯电动iX5,也将会在大东工厂扩建及新建新铁西工厂落实相关投资。

  显而易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当口,宝马在新能源方面本身就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再加上豪华品牌销量一直处于逆势上涨的状态,宝马开始抢占先机,进一步攫取中国的市场份额。

  从华晨中国2017年的财报来看,华晨宝马2017年共盈利104.754亿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于华晨中国的52.38亿元净利润,增加31.0%,也是其全部利润来源。2017年华晨中国净利润43.76亿元,即除了来自华晨宝马的投资收益,华晨旗下并无可盈利资产,反而业务亏损高达8.62亿元,华晨宝马也成了华晨中国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不过这种情况在未来或许会迎来转变,在宝马增资扩股后,其产生的利益将会大部分划分给宝马集团。

  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有26家合资车企的股权比例为50:50,7家车企股比在51:49到68:32之间。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国内大型汽车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源还是合资车企。“一旦抛开合资车企的利润,大型汽车集团的账目将显得十分尴尬,华晨中国也不例外。”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表示。

  华晨宝马将成首家外方控股合资车企

  50:50的股比从何而来,又为何被诟病?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国内车企的发展史,资料显示,这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用市场换技术”的理念说起。

  1985年成立的上海大众(2015年底更名为上汽大众),是国内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建立之初,中德双方的股权比例为50:50,然而德方曾主动放弃销售权。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哈恩博曾表示,在大众看来,股比再高,没有中方的支持,企业也无法生存。

  大约10年后,50:50的股比成为1994年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这一固定比例至今已维系了24年。

  2001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在关乎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制造方面,中国入世时承诺“自加入时起,取消合资企业外资股比不得超过50%的限制”。但由于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属于“幼稚工业”,需要为中国企业提供保护条件,所以合资股比限制没有被取消。

  2004年,我国推出的汽车产业政策描绘的前景期限是到2010年左右,这一政策中延续了整车50:50的合资合作底线要求。如今汽车产业链上的零部件、销售、物流、汽车金融等环节,已对外资全面开放。整车领域的外方投资比例不得超越50%,已成为我国在外来投资方面设限的“最后堡垒”。

  201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消息称,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这也就意味着,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将在28岁时告别历史,华晨宝马也将是首家外方控股的合资车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自主品牌销量上升为取消“股比限制”提供可行空间

  “市场在哪里,我们的工厂就会设在哪里。”宝马集团分管财务及中国市场董事彼得曾表示。作为企业代表,彼得的说法并没错,留给华晨和所有国内车企的时间还不少。

  由于乘用车外资股比权限在2022年才正式放开,华晨中国此次股权变更也将于2022年正式开始交割。

  而且,宝马控股华晨宝马涉及股权变更的协议并不是以现金方式进行,而是以固定资产投入的方式来进行对价。这种方式一方面缓解了宝马公司的现金压力,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投入,也会加大宝马集团控股华晨宝马的砝码。

  有意思的是,在控盘华晨宝马前,宝马和长城已经签订了新能源汽车的合资合作协议,成为放开新能源车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合资案例。

  此外,江淮汽车、众泰汽车也已经和跨国车企签订了合资合作协议,特斯拉在上海建厂情况也进行得比较顺利。

  由此看来,宝马入主华晨宝马也仅仅是个开始,我国汽车行业正进入外资控盘时代。

  “经过20多年与国外车企的合作,国内车企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当前欣欣向荣的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等。”昨日,汽车观察员肖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特别是近年来自主品牌销量不断上升,为取消“股比限制”提供了可行空间。

  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记者表示,只有进一步加强汽车行业的开放,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从而倒逼企业发展创新,让部分国内车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肖越说,宝马入主后,将拥有华晨宝马绝对的话语权。华晨中国“躺着赚钱”的日子将没有那么舒坦,剩下的是让其自主品牌能早日独当一面。

  肖越还表示,当前全球大型车企基本已在国内设立合资公司,尽管取消了外资股比限制,但短时间内这些企业想“另起炉灶”还不太可能,“如果一些车企仅满足于合资带来的巨大利润,不思进取的话,将会最先被淘汰。”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