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何时从“网红”变“天天红”

日期:2018-05-25 浏览:545 来源:中国品牌

  清明节已经成为各家网红青团掀起“枪战”的必争之际,三年前杏花楼推出“网红鼻祖”咸蛋黄肉松青团,以咸蛋黄肉松、腌笃鲜为代表的咸味馅心“横空出世”,“咸党”的队伍不断扩大,超越传统“甜党”,老字号创新品种带火“咸味”青团。

  每逢节庆,老字号总能上头条,网红月饼、网红粽子,似乎过节成了老字号的刷存在感的法器,从紧俏“限购”到网上代客排队。中国老字号的“吃货经济”如何从短时“网红”变成365天的“天天红”,真正历久弥新。

  然而能做短时“网红”的老字号并不是每家都可以,在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老字号中20% 长期亏损,70% 勉强维持现状,只有 10% 活的还算潇洒自在。

  近日,“老字号”全聚德发布了2017年度业绩快报。快报显示,全聚德在2017年营业总收入为18.56亿元,同比增长了0.51%;利润总额为2.04亿元,同比增长了3.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增长了2.16%。

  近几年,全聚德的业绩表现较为平淡,其营业收入在2012年达到19.4亿的高点后,连续几年都在18.5亿上下浮动。

  在2017年11月9日,“烤鸭第一股”全聚德股价达到下半年高点,但次日便开启了下跌之旅,到“双12”当日,全聚德报收17.70元,市值54.6亿,已蒸发约10亿元市值。业内人士表示,股价下跌一方面是由于全聚德三季度报业绩平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转型前景令人担忧。

  专家表示,全聚德的屏障,实际上跟 2012 年发布的“国八条”有一定关系,这系列禁令对餐饮行业的打击十分明显。但是当许多品牌都通过创新、转型重新回到高点的时候,全聚德却还在挣扎。虽然全聚德一直在试图通过外卖、结盟等方式对收入结构进行优化,但是全聚德的收入构成店面餐饮,却一直走的是“倚老卖老”模式。在产品创新、店面升级等层面,几乎没有任何投入。

  失去了传统的商务型客人之后,如今的全聚德更像是专属外地游客的烤鸭店。住在北京本地的人喜欢光顾的更多是大董、便宜坊等品牌。“便宜坊”同为中华老字号,且价格更加亲民;而客单价相近的大董则在创新与格调上更占优势,更别提四季民福、全鸭季等等新出现的竞争对手。在勐烈的挤压下,全聚德没有创新的烤鸭口味,还有不接地气的消费体验,让“老字号”的品牌效应成为了的卖点。

  全聚德不是个例。当更多的餐饮人已经找到舒服的位置的时候,多数中华老字号还在挣扎。在消费观念改变、互联网餐饮强势进入以及高端餐饮促销方式增多等因素挤压下,转型迫在眉睫。

  在互联网+时代,老字号“触网”是必然选择,像全聚德一样的老字号种种“尝鲜”举措接连失败的老字号不在少数,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年轻人的消费观正在发生改变,老字号求变需先摸清市场。”

  老字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商业文化、历代相传的手艺,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留下的宝贵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的文化价值更加突出,也利于老字号走向世界。老字号的品质毋庸置疑,但为什么如今离我们年轻人越来越远了?

  “得消费者,才能得市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颖评价,“只有持续地产生优质的产品,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老字号才能获得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专家认为,即使是老字号的“网红”产品,配方也需不断摸索,逐年改良,才能跟上消费者不断求变求新的“味蕾”,无论如何创新传统食品,最终只有符合大众口味才能持续焕发出‘网红’的光和热。

  “老字号”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天性,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外国的品牌难以企及、也永远不能取代的。但如何让老字号青春永驻,在业内人士看来,老字号在传统食品的创新,还需精益求精,才能成长为“天天红”“常年红”。(子夜)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