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的“两会”游说心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日期:2014-03-17 浏览:477 来源:品牌中国网

  导读:

  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之一,每年全国“两会”都会成为新闻焦点。在这个场合,民间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传情达意,建言者针对现实问题发声,有关部门在一定期限内给出反馈,借此方式,民间与庙堂形成良性互动。

  在民间的诸多自我表达中,不乏NGO游说的声音。多年来,作为扎根于某个专业领域的特殊组织,它们一直寻找渠道,在“两会”期间请代表和委员反映自身诉求,以此获得参政议政的话语权。在他们努力下,很多意见也已被官方接纳,并转为现实。

  顺风车基金会创始人王永就是NGO中的典型代表。

1.jpg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顺风车基金会创始人王永“两会”游说的终极窍门。

  王永认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也旁听过“两会”代表、委员的大会发言。对流程的熟悉,让他形成一套完整的游说心得。

  “向代表和委员反映问题是有学问的。”他说。首先得简洁,提案篇幅最好在1000字左右——全国“两会”收集的提案和建议,会分发到具体的委办局进行处理,这个过程被王永比喻为“高考作文判卷”。据他了解,负责为提案分类的工作人员,阅读一份提案平均只用一两分钟,因此,文字必须简洁明了,并切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便精准归类。

  王永认为,针对单个部门提出的建议,比需要多个部门合力解决的好处理。最好通过多方渠道,提前了解各部委今年关注的重点领域。

  对NGO来说,寻找人选也有窍门。王永称,最好能找到相关领域的代言人或明星人物,如慈善领域的问题,就可以找中国红十字会党委书记赵白鸽,“越有名越容易被报道,形成热门话题”。2009年,他曾经推动几位明星委员共同发声,呼吁禁用鱼翅,引发多家媒体报道,效果很好。

  媒体关注形成的舆论压力,能帮助推动问题的处理。否则,“每年两会那么多提案和建议,很可能你的问题最后只是分给某个司局的一名科员来处理,分量可想而知。”王永分析。

  NGO与媒体的天然联盟优势,在“两会”中发挥得尤为明显。

  2014年开年,北京市出租车市场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自当年1月1日起,市民合法拼车将不再被认定为“黑车”。

  这是顺风车基金会创始人王永等待多年的一项政策——从2008年起,他一直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和北京“两会”发声,呼吁拼车合法化。

  “坦白说,‘两会’发声对某件事情的推动是有的,但效果并非那么明显。”王永认为,政策出台是多方合力推动的结果,他本人通过多个渠道发过力,而“两会”的发声,只是“组合拳”里的一部分。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