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品牌好声音| “品牌建设”成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焦点

日期:2023-03-13  浏览:8305  来源:品牌联盟网

  加快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25年,要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品牌建设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代表委员们积极为我国品牌建设建言。

  张江平代表:发展国潮服饰产业,打造国风国潮品牌矩阵

1.png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鸟集团董事长张江平表示,年轻人越来越认同我们的传统服饰,国潮概念的崛起,也是文化自信自强的一种表现。今年全国两会,围绕服饰产业助力文化创新,他提出了若干建议。

  张江平认为,在品牌培育方面,打造优质国风国潮品牌矩阵。张江平建议,建立由政府部门指导,行业组织、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国风国潮服饰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设立国风国潮文化专项资金,实施国风名师战略,重点扶持培养创意设计、工艺研发、非遗传承人才。

  张江平提出,当前国产服装行业需要建立中国设计品牌培育库,鼓励中国品牌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通过文化表达、设计赋能、科技支撑,提升原创设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支持有实力的城市及企业创建国家级时尚产业园区,打造国潮时尚产业链集聚平台。

  张江平建议,通过打造城市国潮地标,跨界各地文旅节会,形成一批以国风国潮为特色的多元产业品牌。引导各类媒介资源,构建中国国风国潮话语和叙事体系,生动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在大众层面加强国风国潮服饰文化的宣传表达,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时尚魅力。

  韩永生代表:建议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

1.png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韩永生

  “近年来,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也有效扩大了我国地理标志的国际影响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永生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

  韩永生认为,地理标志的保护和运用,对于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对外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韩永生表示,尚有地理标志未充分彰显品牌价值。大部分地理标志产品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与预期效果还有较大差距。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地理标志产品与农民农业及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资源投入不够等。

  为此,韩永生建议,加大地理标志保护立法力度、品牌培育力度、领域国际开放力度等,以提升其保护和运用水平。

  例如,深度参与地理标志国际规则完善,开展地理标志审查业务规则国际交流,推动落实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扩大产品互认互保。同时,健全涉外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引领更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拓展海外市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切实提升我国地理标志品牌的国际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

  周长友代表:品牌化规模化助力乡村振兴

1.png

  全国人大代表,永州市冷水滩区牛角坝镇麦子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长友

  全国人大代表,永州市冷水滩区牛角坝镇麦子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长友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特色产业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力度,重点在品牌宣传、加工工艺、精深加工等环节给予扶持,着力推广特色产业,建设“湖南油茶”“永州油茶”等区域性公用品牌。

  2015年,已在永州市区创办一家年产值过亿元、年税收500万元的企业的周长友,选择回到了家乡。周长友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他带头出资,陆续发动20多名在外务工的“能人”回村建设,因地制宜壮大泡菜、柑橘、水产养殖、油茶等特色产业。

  周长友认为,下一步,村里的农产品需要提升产量和质量,并树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发展高质量高产量品牌农产品,人才是关键。周长友说:“今年,麦子园村准备引进更多技术性人才来村上指导,同时组织村民学习新技术,也希望政府可以多出台一些政策,配套一些资金,让乡村引进更多农业人才,让更多年轻人为农村农业建设出力。”

  屠红燕代表:以核心技术引领品牌价值,向世界讲好“中国丝绸故事”

1.png

  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

  作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表示,丝绸纺织业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作为“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历史载体,肩负着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重使命,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既需要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也要加强数智赋能应用,以核心技术引领品牌价值,向世界讲好“中国丝绸故事”。

  “当前,个性消费、文化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日趋主流,绿色转型、数智赋能、品牌塑造等发展共识深入人心,对传统丝绸纺织产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屠红燕指出,进一步推动丝绸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还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改善。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丝绸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首要就得有领先的核心技术。”屠红燕说,2018年,中国丝绸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数码印花领先技术,不仅史无前例地将企业自己的logo打在了国际大牌产品上,还收取了技术服务费。从最初只靠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为国外品牌做廉价贴牌加工到如今反向输出新技术、新品牌,这是中国丝绸以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

  屠红燕认为,时尚也不等于西方化。中国的丝绸品牌,就要用民族文化承载品牌故事。在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北京冬奥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上亮相的一件件丝绸文创精品,就是向世界讲述的一个个中国丝绸好故事。

  “品牌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在时间、信誉、文化等方面持续的积淀与努力。”在外部助力上,屠红燕建议:一是支持丝绸企业在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舞台上深度参与、充分亮相,向世界讲好“中国丝绸故事”;二是通过设立“中国丝绸日”等举措,坚定产业文化自信,营造丝绸消费时尚氛围;三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的过程中,重点宣传推广中国丝绸文化及相关产品,积极为国内丝绸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不断提升中国丝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刘劲松委员: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叫响地理标志品牌

1.png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贸促会会长刘劲松

  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贸促会会长刘劲松建议,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叫响地理标志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各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但刘劲松委员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和发展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知晓面不广、重申报轻利用等问题。

  刘劲松委员建议,充分认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积极培育和申报优势产品,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普查工作,建立申报项目储备库,挖掘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推动更多地方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附加值。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管理力度,统一管理、统一程序、统一评价、统一标识,增强地理标志的权威性,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申报、保护、利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建立多方协调合作机制,统筹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管理相关部门及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方力量,推动形成以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为主导,带动种植、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文化旅游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让农民切实分享地理标志农产品带来的品牌红利。

  丁世忠委员:助力一流企业打造全球领先品牌

1.png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创建全球领先品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一环,是“三个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中国产品被全球用户广泛认同和接受,大量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但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丁世忠认为,创建全球领先品牌要求企业具有全球视野,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并参与全球市场经营,基于全球用户需求开发优质产品,提供卓越体验,真诚服务好全球用户。因此,着力创建全球领先的中国品牌有利于推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中国企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参与国际合作、塑造国家品牌形象和增强来源国效应的外溢效果。

  对此,他建议,一是通过建立与促进加快全球领先品牌建设相关的支持机制,为中国跨国企业创建全球领先品牌提供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如在财政税收以及通关流动等领域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为中国跨国企业在全球配置和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方面提供便利,推动中国跨国企业在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仓储、推广、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全球优化布局;二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企业创建全球领先品牌;三是积极营造有利于全球领先品牌脱颖而出的国内国际营商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加大力度推动创建全球领先品牌所需要的品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洪杰委员:强化中国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品牌自主创新能力

1.png

  全国政协委员、三棵树董事长兼总裁洪杰

  全国政协委员、三棵树董事长兼总裁洪杰表示,强化中国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推动国潮消费热、扩大内需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均具有重大意义。

  洪杰指出,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品牌企业与全球著名品牌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是品牌大国,但仍不是品牌强国。当前中国品牌建设存在民族品牌整体创新力不足、整体扶持力度不够、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中国品牌文化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此,洪杰建议,要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制度保障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让更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重视创新、敢于投入;进一步落实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金融支持;加强引导,组织各行业协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洞察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梳理出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清单;以市场化为原则,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向企业开放研究资源;适当放宽条件,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构建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他建议,将培育中国民族品牌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研究出台中国品牌中长期战略计划,制定全方位保障措施;要突出重点,制造业龙头企业是稀缺资源,品牌扶持应注意侧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业支持,引导企业以消费者为核心,提升品牌美誉度;要制定各行业中国名优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定期举办大型评选活动,引导消费者购买优质民族品牌;出台统一政策,鼓励在国家与地方重点工程、重大活动中优先采购中国品牌产品;推动央国企将进入行业前三的中国品牌自动入库;帮助中国品牌“走出去”,推动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围绕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洪杰建议,提升国家标准,引领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做好产品好品牌;完善中国品牌保护制度,加大对“山寨假冒”品牌的整顿和处罚工作;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垄断,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使好产品畅通无阻;深化供给侧改革,加速传统行业低端落后和过剩产能的退出,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为优质龙头企业崛起创造良好竞争环境;加强中国品牌产业链安全建设,加快关键进口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提高中国品牌抗风险能力。

  “此外,我们要加大中国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推进中国色、中国风、中国情的消费趋势。引导更多企业以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底蕴,以文化引领构建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他说,要强化社会责任的宣传,推进更多企业构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体系,注重全方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

  蓝逢辉委员:加大民族品牌扶持力度,打造更多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

1.png

  全国政协委员、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大民族品牌扶持政策力度的提案》。

  近两年,我国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热度较高,一定程度刺激了文化和消费品的深度融合,涌现出一批创新消费品牌,无论品质还是文化内涵,在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与国际品牌分庭抗争。

  蓝逢辉同时表示,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消费品牌还不深,优质品牌还不多,尤其面对西方文化背景孕育的国际品牌,民族文化品牌仍处于弱势。我国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对此,蓝逢辉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从发展潜力、创新能力、规模等多个维度,建立权威、科学、规范、可行的品牌评价激励和要素保障机制,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立品牌专家智库。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品牌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从资金、人才、科技、文化等不同层面支持民族品牌建设。

  二是多措并举支持优秀民族文化品牌出海出圈。在一些国际经贸、会展、外事礼赠等对外活动中,鼓励、推荐、邀请优秀品牌参与,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增强对民族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海外商人抢注商标等行为,推进商标数据国际交换和应用,推动商标品牌保护、纠纷处置的跨国协作。在国内,由政府主导、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核心商圈招商、政府采购中,考虑给予优秀民族品牌一定的扶持。

  三是大力提升民族品牌的文化内涵。鼓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提炼精华,使优秀民族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推动品牌文化多业态融合发展,鼓励文化IP的共享、共建、多业态融合发展以及品牌应用转化;鼓励企业推进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打造更多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

  来源:中国品牌日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